美濃瓜的正式名稱是香瓜,學名叫做『東方甜瓜』(Oriental melon),有東方就有西方,『西方甜瓜』就是我們熟悉比較大型的大型網紋洋香瓜、哈密瓜。而大家比較習慣叫美濃瓜,不是因為它是高雄美濃種植的瓜,而是直接從英文melon翻譯過來。
美濃瓜大概是在1940年引進台灣種植,陸續改良到今日所見,栽種時間約每年夏天到初秋,喜歡溫熱的環境。
在台灣美濃瓜從台中到屏東都有種植,中南部地區多數以『溫室種植』,一株苗留1-2粒果,多數也會輔以滴灌,精準的控制給水跟肥料,是台灣溫室農業非常高技術的種植方式。南部則是比較常見露天匍匐種植,產量比較多,但品質跟溫室有一段落差,各有優缺點。 由於知果堂販售的美濃瓜皆為溫室種植,所以接觸的範疇也以溫室香瓜為主,以下著墨的內容都是溫室美濃瓜。
溫室攀藤種植,果實均勻接受陽光照射,色澤一致、果形也美
台灣常見美濃瓜有綠白偏黃的銀輝、嘉玉、嘉輝、嘉珍等等,基本上長得都一樣,分不太出來,其中產量占多數的是『嘉玉』,成熟時約每粒400-500公克。
另一種『翠妞』美濃瓜,果皮跟果肉都為深墨綠色,這幾年非常受歡迎,知果堂外銷到新加坡、香港,也深受當地顧客喜愛。
知果堂常說『溫室美濃瓜』,台灣是全球第一,也是台灣精緻農業的代表作物,
以下我們稍微比較一下『嘉玉』跟『翠妞』兩款香瓜的差異:
翠妞美濃瓜,台灣最新品種,甜度極高,建議連皮吃
嘉玉美濃瓜,台灣白綠皮經典品種
產量第三多的『銀輝美濃瓜』多數種植於台南一帶,外型跟嘉玉是不是很類似啊?
看外觀:果型圓整飽滿、大小適中約400-600公克之間最佳,嘉玉外皮像這樣帶些粉品質更優。
看底部:肚臍位置收整緊實、完整無裂痕,輕壓稍微有彈性,代表熟度已夠。
聞香味:香氣足,熟度就足,熟度足,好吃的機率就高。
切美濃瓜是有技巧的,美濃瓜蒂頭四周會苦,建議美濃瓜清洗乾淨後,先去蒂頭,接著把沾染苦素的刀子清洗乾淨後去除底部,接著去皮再對半切挖籽,切片食用。(翠妞的特色就是果皮會脆,建議翠妞不去皮食用)
第一步,美濃瓜洗乾淨後先切除蒂頭,然後把刀子洗乾淨
第二步,把底部位置切除
第三步,嘉玉去皮、翠妞建議不要去皮,但如果不喜歡脆感可以去皮
第四步,對半切
第五步,挖籽。籽四周的果肉很甜,可以保留下來打汁濾渣飲用
第六步,切小片食用
我們自己食用習慣還是會去籽,畢竟口感上還是有差。另外腸胃不好的朋友也會建議要去籽。但美濃瓜的籽佔很大一部分,去除也可惜,連籽吃也沒有健康疑慮,比較折衷的方法。
美濃瓜的籽四周果肉很多,敢直接吃的顧客可以直接吃,腸胃比較不好,或者不喜歡吃籽如我們,可以把它打成果汁去渣,一樣可以享受到甜美滋味。
想一次擄獲兩個經典品種嗎?知果堂有。訂購連結:https://www.ourtable.com.tw/tw/product/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