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是一種適合生長於溫帶地區的作物,以大陸、日本居多,而台灣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在亞熱帶種植板栗成功的地區,又因果肉鮮黃,當地人稱做『黃金板栗』。
台灣板栗的歷史跟嘉義中埔林家息息相關。日本治台時期板栗引進台灣山區種植,因為水土不服並未種植成功。
根據林家第一代林長文阿公說法:其祖父輩在阿里山山區無意間發現幾棵野生板栗樹,果實風味非常良好,於是帶回舊居中崙溫泉一帶種植,後來林家舉家遷到嘉義中埔地區,也一起把板栗帶到此處種植,至此慢慢規模化,面積達到數十公頃。
林家第二代 素育阿姨就說:馴化後的板栗曾經拿到苗栗跟宜蘭,都有種植成功的紀錄,可見台灣的板栗已經完成適應本地風土。
唯獨這款作物,一年一收,採收期會遇到颱風季,看天吃飯的機率極高,加上後續處理的工序十分繁複,在缺工的台灣農村相對不受歡迎,因此栽種者多數還是她們林家一脈或者的親友。
每年知果堂都會前往中埔跟素育阿姨一家一起出貨,中午經常接受他們款待當地佳餚。掌廚的媳婦,娘家便是中埔地區知名的總鋪師,我們請媳婦(水牛的媽媽)為知果堂的顧客提供幾道食譜,感謝她大方分享:
食材:雞1隻或雞腿肉、脫殼黃金板栗、紅棗、蛤蜊、香菇、蒜頭、薑切片、蔥切段、鹽巴、米酒。
做法:雞肉剁好,先川燙去血水撈起備用。鍋子裝水7-8分滿放入食材雞肉紅棗、薑片、蒜頭、蛤蜊、香菇 中火煮滾後,轉小火再放入栗子提味,最後放入蔥段,鹽巴少許,米酒少許調味即可上桌。
備註:
1.也可將所有食材放入鍋內用電鍋一次燉煮即可比較方便
2.若是雞肉是比較老(硬)的放山雞,建議燉煮時間久一點,肉才不會太硬呦!
食材:三層肉、脫殼黃金板栗、醬油、糖、鹽
作法:三層肉切厚塊狀川燙撈起備用,鍋子倒入少許油,將肉放入香煎一下,讓皮肉呈金黃色,倒入少許水和醬油悶滷,將肉煮熟後把栗子放入鍋中悶煮入味即可。
食材:生香菇、脫殼黃金板栗
做法:把香菇的蒂頭切掉,畫上幾刀呈井圖案裹粉下去炸一下撈起後,放入上面那一道『栗子燉紅燒肉』一起燉煮,最後把香菇和栗子另外夾起來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