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板栗從日本治台時期引入種植,當時因為水土不服種植失敗,無法量產。後來中埔林家在阿里山山區無意間發現幾棵野生板栗樹,果實風味非常良好,於是帶回舊居中崙溫泉一帶種植,後來林家舉家遷到嘉義中埔地區,也一起把板栗帶到此處種植,至此慢慢規模化,面積達到數十公頃。至今,提到台灣黃金板栗,不得不提到中埔林家,兩者息息相關。
我們經常在路邊看見小販駕著發財車,有一個滾筒持續加熱,裡面放著來自大陸進口的板栗、黑色石頭、糖一起拌炒。
但為什麼台灣本地生產的板栗卻是鹽炒呢?
我們剛剛有回顧到,台灣板栗的歷史就是林家的種植史,林家最早開始規模化栽種板栗,也是最早開始處理板栗的農家。
根據第二代 素育阿姨的說法:
『30年前(1990年代)我們用火炭灰導熱,炒栗子,但是出來品質不佳。後來改以滾水煮栗子,慢慢又演變成鹽水滾栗子,透過鹽巴提出板栗的鮮甜味,但是口感還需要再改進。
在這20年(2000年左右),發現純粹使用鹽巴導熱,對於果肉飽滿的台灣板栗特別好。於是板栗採收後會先脱去有刺外殼,內殼則是用剪刀開一個小縫,輔以鹽巴拌炒,如此成品最佳。口感鬆綿,炒好後等待冷卻就放入真空袋內,冷凍保存出貨,至此開啟了台灣黃金板栗的近代處理方式。』
栗子炊飯簡單好做,也適合家裡有小兒的家庭,許多小朋友不喜歡吃米飯,為了讓發展中的小孩攝取足夠的澱粉,可以煮栗子炊飯,讓飯帶一些栗子的香氣,增加他們食慾。
茂生米(越光米) 2杯、柴魚高湯 2杯、板栗 10顆、醬油 1 小匙
1.米洗淨後,加入蓋過米的水浸泡15分鐘後瀝乾,備用
2.將米飯入電子鍋飯鍋中加入高湯、醬油與板栗
3.按下快速鍵,煮好後開鍋將飯撥鬆,蓋上蓋子燜10分鐘,再享用。
Tips:黃金板栗已有鹽炒的過程,口味清淡的人不須加醬油也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