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每年初秋採收,種植地遍及西部丘陵,以台南東山、南投中寮的品質最為知名。
除了販售鮮果以外,少數農家至今仍會自行烘龍眼肉,就地取材的在地智慧,可以傳統也可以時尚。
龍眼溫補,在地農家經常使用桂圓幫媳婦坐月子。
老一輩人認為龍眼木安神養心,利用當地龍眼木烘焙龍眼,
少量烘焙,每隔3-4小時就必須翻動一次,
24小時不中斷,連續3-4天方能收乾。
滋補的食材,農藥殘留是否合乎法定標準十分重要。龍眼不噴藥難如登天,我們卻已連續多年農藥零檢出。合作夥伴廖大哥說:他一年拿20萬給父親當生活費,謊稱獲得政府經費,只要不噴藥就可以拿到這一筆補助。
柴燒味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蘊含著先人一代傳一代的智慧,
還有時間與細心堆疊出來的香氣,數量極其稀有,真假卻容易辨認,一入口就知道。
多數龍眼都在國曆8月採收,這個古老的品種十月眼在國曆十月採收。
其中又以『青殼品種』的十月眼品質優異。
果實顆粒大於其他品種,果肉也較厚實,具有濃郁風味與高甜度,重點是吃起來口感脆脆的非常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