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8

  • 文章選擇

  • 社群分享

  • 立即選購

  • 回最上
  • 餐桌日常

    華人的巧克力

    料理顧問 — 馬愛雲
    料理顧問 — Amanda Chang
    文圖 — 楊景婷 胡詠婷

    喜歡一家人坐在桌邊,邊剝龍眼邊聊天。
    不管是燉補料理,或做成甜湯,
    都是和家人相聚的美好記憶。
    也許因為這樣,龍眼總是特別暖心。

    柴燒龍眼暖心料理

    小時候回外婆家,鄉下每戶幾乎都有一顆龍眼樹,比起新鮮龍眼,更熟悉的是其烘乾後的樣子,是媽媽的常備食材,也是我小時候的糖果。龍眼常出現在我家冬天的餐桌上,我喜歡它飽滿厚實的滋味,黏手的糖汁,啵一聲後飄出來的柴燒香氣,更喜歡一家人坐在桌邊,邊剝龍眼邊聊天。不管是燉補料理,或做成甜湯,都是和家人相聚的美好記憶。也許因為這樣,龍眼總是特別暖心。

    龍眼麵線煎

    煮麵線老抓不準麵量,剩下尷尬的一點點該如何是好。麵線煎原本是餐桌上的惜福料理,不過,跟著小馬姐多花一點兒功夫,不小心就變成太犯規的麵線煎了啦。看來以後得為了麵線煎,特地煮麵線。

    材料:

    柴燒龍眼乾(龍眼木燻過更適合燉補) / 麵線 / 鵪鶉蛋 / 薑 / 米酒 / 油膏

    做法:

    1. 麵線水煮,起鍋時拌本草堂催芽芝麻油備用。(若選用帶鹹味的麵線,下鍋前可略為沖洗。油的品質要好且新鮮,不然拌起來有油耗味就白搭了)

    2. 薑切絲,龍眼乾切末,兩者炒香備用。
    (芝麻油跟薑是經典絕配,加上龍眼香氣更上層樓)

    3.起油鍋下鵪鶉蛋,放上炒香的龍眼乾與薑絲,再放上麵線,兩面煎香,起鍋前嗆點米酒,食用前淋上油膏。趁著剛煎好,熱熱脆脆的吃口感最佳! (蛋依個人喜好選擇,雞蛋、鴨蛋亦可)

    桂圓漸層米糕

    飲食很有趣的一點就是,味道沒有絕對。風土民情不同,食物也跟著演譯成不同樣貌。中南美洲的紅豆常搭配著飯,不吃甜的,到了東方,紅豆成了甜品;粽子則可鹹可甜。蛋糕來到台灣,夾上豬油肉燥,成了人氣伴手禮─鹹蛋糕;而熟悉的米糕,除了經典的筒仔米糕,還有傳統婚宴上象徵新人甜蜜感情的桂圓甜米糕。

    材料:

    柴燒龍眼乾(柴燒的較香) / 紫米 / 紅糯米 / 白糯米 / 小米 / 米酒

    做法:

    1. 各式米置室溫浸泡2小時,再以1:1的米水比烹煮。
    (若使用電鍋,外鍋同平常煮飯的水量即可)

    2. 龍眼乾拌入米酒泡開備用。(可依喜好口感切丁,或整朵使用)

    3. 飯個別拌入泡過酒的龍眼乾,搭配喜愛的器皿,層層堆疊,開動。
    小撇步:漸層米糕從器皿取出,插入竹籤,即是吸睛的派對小點!

    桂圓紫米布丁

    猶記初次聽聞米布丁覺得很訝異。米耶!會像布丁嗎?!米布丁口感當然不似雞蛋布丁細緻,然而米粒吸飽了奶香,冰鎮後QQ的口感,帶著常一起伴隨出現的肉桂香,實在也是亮眼的創新。而柴燒龍眼撞上奶香,層次更豐富了,再加上手工黑糖及檸檬皮的清新,一整個就是無法抗拒。

    材料:

    柴燒龍眼乾(柴燒過的才有龍眼木香氣,與烘乾的味道不一樣) / 黑糖 / 梅爾檸檬 / 紫米 / 鮮奶

    做法:

    1. 紫米飯+鮮奶(1:6)+龍眼肉一起煮至黏稠。
    (1:5的比例飯保留口感,1:6的比例飯較軟黏)(紫米煮法請參考龍眼漸層米糕食譜;若直接從生米烹煮,米水比為1:2,煮前浸泡2小時,亦可直接以鮮奶浸泡,若以鮮奶浸泡務必放冰箱)

    2. 起鍋前以黑糖調甜味。
    (龍眼乾與黑糖是超級麻吉,龍眼本身風味飽滿,加了黑糖香氣再提升)

    3. 放涼後放入冰箱,冰冰吃口感佳,食用前刨點檸檬皮會更美好,若加上一小球冰淇淋應該也會很厲害。

    婆婆的呵護龍眼煎蛋

    做法:

    1. 薑切小丁爆香後加入龍眼乾炒香。

    2. 直接打入兩顆全蛋煎香。

    3. 起鍋前嗆入米酒。

    材料:

    柴燒龍眼乾 / 雞蛋 / 薑 / 米酒 / 芝麻油

    這道菜是知果堂老闆娘的幸福料理。這次龍眼專輯,我們跑去頭家海邊的老家,和他媽媽一起料理這個傳統老味道,一起在廚間話家常,交流口味和生活,實在有意思。

    這道龍眼煎蛋,就是身為婆婆的她,給兒媳婦作月子的滋潤料理。非常講究食材來源和新鮮(因為都自己種)的哲瑋媽,據說一直以來都走海派路線(那天吃整盤的現撈蝦子和蚵仔就能略窺一二),所以龍眼乾和米酒是沒在手軟的加啊!

    柴燒龍眼肉的香氣配上酒香,我敢說還在廚房時,其實婆婆就先偷吃了兩口(噓)。 哲瑋媽得意地說,一樣的做法,蛋入鍋後加上蛋餅皮,就變成媳婦愛吃的滋補早餐,簡單5分鐘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