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2

  • 文章選擇

  • 社群分享

  • 立即選購

  • 回最上
  • 作物身世

    台灣的芒果

    這幾十年來的品種演變,
    與一窺神秘的外銷蒸熟過程。

    台灣芒果種植史

    芒果是外來種作物,但在台灣種植史很悠遠,最早得到的文獻是1562年由荷蘭人從東南亞引進台灣,那時候一共引進6個品種,主要種植在台南六甲地區。過了將近500年的歷史,我們統稱那個時期的品種叫做『在來種、土芒果、土檨仔』,而比較精確的品種名是「柴檨仔」。

    情人果的由來與演變


    土芒果有一種強烈的芒果味道,僅管果籽厚大、果肉稀少、纖維多,依舊有不少顧客喜歡,除了鮮食以外,還能做成芒果青,也就是俗稱的情人果。

    芒果發源地之一 印度半島,這裡的人們稱芒果樹為情人樹,當地人們相信在芒果樹下約會有助於姻緣順成。加上土芒果經過鹽、糖的醃漬後,有著酸酸甜甜如戀愛的滋味,因此芒果青才會被稱作情人果。

    早期芒果青是使用土芒果的幼果,簡單的糖、鹽浸泡而成,這幾年土芒果種植者日益減少,製作土芒果的來源不易取得。大家進而使用需要疏果才能促進品質的愛文芒果幼果來製作,從土芒果到愛文芒果,體現了台灣人珍惜得來不易的物產。

    烏香芒果

    懷特跟烏香芒果這兩個品種在日據時代引進台灣種植,其中烏香芒果具有一種特殊的『龍眼香味』,是芒果中非常獨特的一個品種。

    此為接近成熟的烏香芒果

    這一款芒果多數種植在台南地區,種植者十分稀有,主要是台灣的水果多數與祭祀供品有關,綠皮的烏香在供桌上並不受青睞,但這幾年知果堂推廣的很好,獨特的龍眼味與深綠外皮,許多消費者都非常喜愛。

    愛文芒果

    愛文為1950年,在中美尚有外交關係時,由農復會率團到美國婆羅里達取本,後來回到台灣交給農民種植,多數種苗回到台灣因為無法適應風土而死亡,多數農家也放棄種植。只有玉井鄭罕池先生(愛文芒果之父)持續嘗試,在種植第四年終於結果,良好的口感,帶來極高的售價。當時玉井附近鄉鎮,甚至是屏東地區都開始種植愛文芒果,甚至早年取得愛文芒果種苗的農家,還會在家裡貼出紅榜,彷彿現代社會投注站中了頭獎一樣。據說當時一個男性的日薪為60元台幣,一台斤(600g)的愛文芒果就價值10元,等於從樹上摘下15粒芒果就抵過一日工資。時至今日愛文芒果依舊養活了許多家庭,甚至為農家累積豐厚的收入。

    金煌芒果

    1966年由高雄六龜人黃金煌先生(金煌芒果之父)研發,也是台灣第一個自己研發的芒果品種。當初黃先生為了解決愛文等芒果品種,因為台灣潮濕氣候容易產生黑斑的炭疽病,以凱特、懷特兩個品種雜交而成,果實碩大、多肉如木瓜,由於外皮金黃,加上研發農民名叫『金煌』,當時總統 蔣經國 先生 正式命名為『金煌一號』。至今金煌芒果依舊有許多農家種植,由於果肉佔比高,深受冰果室喜愛,花同樣的工時切芒果,金煌的果肉得率高出許多,大大節約了芒果冰的人事成本。

    夏雪芒果

    由高雄農改場李雪如老師研發而成,至今依舊有專利權,每一粒夏雪芒果都必須貼上專屬的認證貼紙。這幾十年愛文芒果的滋味在芒果界屹立不搖,難被挑戰,而夏雪芒果就是被認為實力有辦法跟愛文一爭高下的品種。夏雪外皮黃中帶綠,有著土芒果的香氣,果肉跟滋味又如愛文般的細緻濃郁,種植者目前尚不多,許多消費者嚐過後都很喜愛。

    台灣芒果的產量與去處

    查詢了農委會的統計資料,從2010-2020,台灣芒果種植面積大概是1.6萬公頃,面積變化不大,但以往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左右台灣芒果種植面積曾經突破2萬公頃,面積是有下降的趨勢,只是這10年沒有變化,產量變化也不大。

    外銷蒸熱廠流程


    芒果年產量約17萬噸,其中的3800噸外銷,數量佔比不高,芒果多數還是內銷,其中這幾年飲料店用量佔比很高。

    外銷輸入國家如日本為了預防東方果實蠅的危害,有特別要求需要芒果經過蒸熱並且取得農藥檢驗合格才能出口。

    忙碌包裝中


    外銷芒果出口流程眾多,欲要參加出口的農民團體必須要先將芒果送到台中霧峰藥檢所做檢驗,並且登記種植的面積,再由面積推估出產量。農藥檢驗合格的芒果才取得外銷資格,並且在每次交貨到蒸熱廠時,農糧署都還會派員抽驗。

    外銷芒果大概是採8分熟,蒸熱過程要讓果心位置的溫度達到46.5度,整個過程約30分鐘,一個流程下來約4小時。

    對於貿易商而言,這就是很高的技術門檻,如何買到蒸熟後品質依舊完整的芒果,考驗著貿易商的選貨能力,而蒸熱廠只負責蒸熟加工這一段,對於後續的壞果不在其賠償責任範圍內,也因此貿易商在一開始產地挑選芒果時就要特別小心。

    為台灣芒果打拚

    台灣芒果這幾十年的發展依舊以鮮食為主,新品種的研發也以纖維細緻、高甜度為發展方向,從中我們也看到很多貿易商、批發零售商默默的居中協調,為台灣芒果打拚。一個產業的壯大真的不是只有生產者,也不是只有生產者就能完成全部的工作。除了盼望產官學持續合作以外,盡可能減少干預、創造公平的補助與競爭環境,才是長期發展的道路。